澳门新葡小米是瑜华为是亮?

2023-11-18 06:17:42
浏览次数:
返回列表

  澳门新葡小米是瑜华为是亮?2019年初,雷军在知乎上关注了一个问题:同样是国产手机,为什么华为是民族品牌,而在印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小米却不是民族骄傲?

  就在10月16日,雷军发了条微博:「别着急澳门新葡,这次产品很很很强」。一时间,吊起了无数网民胃口,也登上了热搜。

  到了次日,答案揭晓:小米官宣,全新的操作系统小米澎湃OS正式版已完成封包,小米14系列将成首款搭载新系统的手机。

  对小米来说,这无疑是个里程碑式节点:小米澎湃OS系统,能打通小米IOT生态一体化在操作系统上的壁垒。

  作为全端系统的小米澎湃OS,主打一个人车家全生态互联,「为未来百亿设备、百亿连接做好万物互联的公有底座」。

  可在网上,很多网民的反应跟他并不同频。他们关心的是:这算不算是小米自己开发的操作系统,有没有打破操作系统对外依赖的局面?

  雷军的说法是澳门新葡,小米澎湃OS基于深度进化的Android(安卓)以及自研的Vela系统融合,彻底重写底层架构。

  正向:小米澎湃OS主框架底层是自研的,但会兼容安卓生态,这已经做得很好了,没必要苛求小米在短期内完全摆脱安卓、自己搭建生态。华为的鸿蒙也是到4.0版本才全面启动原生应用,之后再逐渐摆脱兼容安卓应用模式。

  负向:鸿蒙只是调用了AOSP(安卓开放源代码),小米澎湃OS则是基本确定保留了安卓系统的主体架构。把版本优化说成深度进化,把基于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NuttX打造的物联网软件平台Vela说成自研,呵呵呵。

  在此问题上,我更倾向于数码博主aliquis的分析:鸿蒙和安卓,都是在同地基的情况下盖自己样式的房子;MIUI系统,是在安卓毛坯房的基础上完成精装修;澎湃OS,是在安卓房子的基础框架上完成房子的搭建和装修。

  也就是说,在对安卓的「去依赖」程度上,澎湃OS比MIUI更进一步,但跟鸿蒙5.0(下个版本)的近乎自建系统仍有距离。

  冀望中国手机厂商完成操作系统的「国产替代」,可以理解,但指望速成,并不现实。操作系统研发,需要的是深耕厚植,而非急于求成。

  小米经过多年研发打磨,朝着摆脱外部操作系统依赖的方向又迈出一步,虽然谈不上「从0到1」,却也是「从0到0.7」。

  但着眼现实看,小米澎湃OS撞上「套壳」质疑,也难言奇怪。毕竟,它前面站着一个「别人家的孩子」——华为。

  中科院院士徐冠华曾说过,「中国信息产业缺芯少魂」。芯即芯片,魂即操作系统,这是卡脖子的关键领域,也是不少人眼中的硬科技。

  小米澎湃OS是小米操作系统研发的突破,这原本挺能吸睛,可因为有华为推出鸿蒙系统和攻克5G芯片在先,这很难被视作性突破。

  这就好比,小米在难度系数极高的操作系统自研考试中考了80分,本来表现已经很优异了,结果同班的小华直接考了个90多分,几乎将所有羡慕眼神都吸引过去了。

  说「小米,活在华为阴影下」难言贴切,但以华为作为尺度丈量小米,免不了会将小米困在沼泽地中。

  耐人寻味的是,多年来,「小米没有技术」的说法甚嚣尘上,「贴牌货」「组装厂」的刻板印象萦绕在小米上方挥之不去。

  2020年11月,雷军曾对该说法做出回应:「小米正处在全球竞争最激烈的领域,这里面有苹果、三星、华为等科技巨头,如果小米没有技术,就根本没有立足之本,根本活不下去」。

  这说的本是常识。性价比是小米的心智优势是没错,但光有性价比还不够。要是小米没有技术,早就在手机圈的红海竞争中被干趴下了。

  资料显示,小米近几年累计专利技术授权已达到2.9万件。拿5G来说,小米5G声明专利2021年底在全球排名第13位。

  但未必认这点。在当下的场,科技企业的价值评判坐标系原点被焊在了「硬科技」处,技术创新被化约为了一个标准:有没有取得光刻机技术突破。

  在卡脖子之痛已成国人心结的背景下,芯片、操作系统、AI等领域的关键性突破,寄寓了很多人躁动的民族情绪。

  雷军关注的「为什么华为是民族骄傲,小米不是?」话题澳门新葡,背后折射的就是时变与势变之下的这类社会心态之变。

  知名TMT评论人程苓峰前不久说,苹果代表美国的「科」,创新前沿,小米代表中国的「技」,性价比落地。现在中国要突破卡脖子,从「技」到「科」。

  「科」也就是科技创新,「技」可视作模式创新。在注重「技」的阶段,小米势头凶猛,可到了注重「科」的阶段,小米的原始创新能力势必得到再审视。

  小米当然不想被「组装厂」的标签锁死:自研SOC芯片、OS系统,雷军表态投入科研5年投1000亿,就是有意撕掉那些标签。

  在此过程中,作为优等生的小米,难免被拿来跟「班级第一」华为做对比,随之而来的是未必友好和偏向苛刻的氛围。

  对小米而言,小米澎湃OS的推出,只能是个开始,而不能是结束——它要打的是场翻身仗,没拿得出手的硬核创新能力不行。

  7年后,2021年8月,意气风发的雷军在2021雷军年度演讲中,第二次公开豪言要做「全球第一」:他说小米当前的主要任务是真正站稳手机市场全球第二,并提出了三年拿下全球第一的目标。

  那时的雷军,有的是底气:据第三方研究机构Canalys的报告,小米手机2021年第二季度出货量达5310万,以17%的份额超越苹果,首次排名全球第二。

  在欧洲智能手机市场,它以1270万台的出货量、67.1%的同比增长率和25.3%的市场份额,超越三星和苹果位居No.1。

  整个2022年,小米手机销量1.51亿台,较2021年的1.90亿部减少了20.9%,被三星、苹果压了一头。

  种种情形表明:小米模式在全球手机市场消费疲软的形势下卡在了瓶颈。跟苹果、华为的技术力级差,成了它继续向上的掣肘。

  要知道,2019年华为遭遇断芯之痛后,谁能吃掉华为高端手机业务受挫退出空出来的市场份额,备受业界关心。

  结果呢,大家都看到了:华为智能手机暂时退场留下的空白,主要被苹果吃了,「米冲高」被小米性价比的心智给绊住了。

  这不能怪小米不努力,小米冲高端是仰冲,难度本来就不小,高中低端通常也遵循着不一样的产品策略。

  但小米的情况也在起变化:在性能优先转变为体验优先、不再牺牲体验换性能,手机/IOT产品线高端化,自研核心零部件三大策略的引领下,高端旗舰手机小米13Ultra、MIX Fold3等为小米换来了今年二季度国内智能手机ASP(平均售价)同比增幅超24%的成绩。

  新押宝项目造车,得杀入红海。现在网上有1亿人教雷军造车,还有5千万人说「小米的活路是华为不造车给的」。在造车上,小米显然需要重新证明一次自己。

搜索